春田創意

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 指標設計提案
Year/2023
Client/基隆市文化局
#Wayfinding
 

自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後的遺跡,長達一百多年的時空軌跡在此停留。

我們以強烈的港口意象,如:海浪、潮汐變化、繫船柱等,轉化為指標牌的外觀,再以具現代感的幾何向量圖形做重疊變化,將圓與圓、圓與橢圓相交集合,並使用鮮明飽和的色調、將這古老的濱海場域與當代文化融合,呈現新舊文化的兼容並存。期望強化遊客的使用體驗,打造出開放、零距離的古蹟親子文化園區。

標準字設計

 

 

園區多數遺址以日治時期為主,平假名也由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。由日文平假名文字圓弧的筆劃作延伸,寬扁比例搭配彎曲的線條,讓文字如同海浪般自由而流動,演繹出富有海港韻律的字體設計。

色彩計畫

 

 

配合場域以大面積白色作為基礎,大膽運用飽和色彩搭配碰撞,藉由豐富、鮮明的色彩,強化各個歷史遺址場域的辨識度。

其中動線導引色彩以雙主色「山脈綠+砂礫黃」及「港灣藍+夕陽橘」替不同時代背景的歷史遺跡解說指標牌做分色,配合同樣色彩的導引指標柱及地貼,串連整體動線系統。

icon設計

 

 

定位為親子園區之下,捨棄簡約單調的一般圖標,制定一套造型活潑的幾何插畫,使得找廁所及閱讀禁止事項這些事情都變得有趣了起來!圖標呼應整體設計調性多採用圓及橢圓的疊合為主體,銜接處保留銳利的折角,詮釋歷史遺跡與當代文化的衝突與融合。

指標設計系統

 

 

因應「雨港」基隆的多兩氣候,指標牌主體材質以耐氣候性的不鏽鋼加上氟碳烤漆為主。
指標牌外型依功能性分為三大類:
 

①解說功能-牌面式

 

牌面式指標的造型以潮汐的變化為主體,生動流暢的弧線詮釋著歷史事件如同浪般,在時空的流下一波又一波的推送而來,也勾勒出穿越這一百多年基隆這片海的輪廓。

 

②方向指引- 立柱式+地貼

 

立柱式指標造型由港口意象「繫船柱」轉化而來,述說歷史遺跡如同繫船柱般,讓所有故事停留在此刻。

 

③公共空間標示 - 貼牆式

 

貼牆式指標直接固定於牆面上,更能與建物結合,在減少視覺干擾的情況下,達到良好指引效果。

警語標示

 

數位空間引導AR
Top